在"菩提本无树"中,菩提树本来就是一种数,为什么说菩提本无数呢?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5/17 05:06:45
还有"明镜本无台"明镜本来是一个台,而为什么就不是台呢?

没有永久存在的树,也没有万古不灭的台,“有”和“无”都是相对的,执著于绝对的“有”是不对的,把世界看成绝对的“无”也是错误的。慧能大师这首偈是针对神秀大师的“有”而作的。其目的是要打破人们对“有”的执著。

禅宗故事--菩提本无树

惠能少孤而艰难困苦,于市卖柴为生。及闻一客诵《金刚经》而心有所悟,遂赴五祖处学法。

一日,五祖唤诸门人总来:“吾向汝说,世人生死事大,汝等终日只求福田,不求出离生死苦海,自性若迷,福何可救?汝等各去自看智慧,取自本心般若之性,各作一偈,来呈吾看。若悟大意,付汝衣法,为第六代祖。”

众人只等神秀作偈,神秀偷偷在墙上书一偈曰:

“身是菩提树,心如明镜台,时时勤拂拭,勿使惹尘埃。”

五祖令门人炷香礼敬,尽诵此偈。但亲告神秀曰:“汝作此偈,未见本性,只到门外,未入门内。如此见解,觅无上菩提,了不可得。”

惠能虽不识字,一闻此偈,便知未见本性。托人亦书一偈曰:

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,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。”

一众皆惊。五祖将鞋擦了偈,曰:“亦未见性。”

次日祖潜至碓坊,以杖击碓三下而去。惠能遂三鼓入室,五祖以袈裟遮围,不令人见,为说《金刚经》。至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,惠能言下大悟,一切万法,不离自性。

遂启祖言:“何期自性,本自清净;何期自性,本不生灭;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;何期自性,本无动摇;何期自性,能生万法。”

三更受法,人尽不知,便传顿教及衣钵

这代表了禅宗的境界
是从神秀和慧能两个高僧的偈子引申出来。
神秀说:“身是菩提树,心如明镜台,时时勤拂拭,勿使惹尘埃。” 大家觉得这种境界已经很高了.
而慧能的: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,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。” 可以说达到了禅的最高境界.
身是菩提树,心如明镜台,时时勤拂拭,勿使惹尘埃
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,
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。
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,
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。 <